环球快消息!身体有寒,反而容易上火,张仲景只用2味药,一个补,一个泻

2023-03-23 08:56:50 来源:上洋中医宛医生

生活中,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困扰,就是特别爱上火,不是偶尔,而是经常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偶尔上火,吃点清热泻火药也就解决了。经常上火,反复上火怎么办,清热药一吃,肚子就不舒服。同时伴有四肢不温的现象,手啊,脚啊,甚至从腰腿到脚都是冰冰凉凉的。

好像身体两极分化了一样,中医叫上热下寒。

有一种上热下寒是因为脾胃虚寒。

我们知道脾属土,土壤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长养万物,冰冷的土壤是长不出花草树木的。就像大自然,温暖的地方植被繁茂,阴冷的地方寸草不生,所以脾胃喜暖恶寒,这是可以肯定的。

如果说经常喝冷饮,吃生冷的食物,或者滥用寒凉的药物,这些东西进到体内以后都要经过脾胃来处理,消耗的可都是脾胃的阳气啊,时间一长,很容易导致脾胃虚寒。脾胃作为身体的交通要道,就不那么通畅了。身体有了火,这个火走到脾胃这个地方,发现去路被挡住了,本来它还可以继续往下走,但是现在只能折返回去,上到头面部,于是各种上火的症状就出现了。

脾胃除了运化食物,还能给身体提供能量,像个小火炉一样。脾又主四肢,脾胃虚寒,所以四肢不温。

这种类型的上热下寒,用张仲景的栀子干姜汤就能解决。

听名字就知道,又是一张简单的方子。是的,仲景先生从千军万马中挑出了两位佼佼者,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,挑的是谁呢?干姜和栀子。用意已经非常明了了,用栀子清上热,用干姜暖下寒。

栀子清上热。

栀子,药用栀子花结出的果实,栀子果挂在枝头的时候,红红火火的,像一个一个红灯笼,张灯结彩,看上去很热情,实际上呢“冷若冰霜”。栀子擅长清热,而且是位高手,哪个地方有热了,赶紧把栀子找来,栀子是怎么清热的呢?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:栀子大能降火,从小便泄去。所以它是导热下行,让邪热通过小便排出去。

为什么不用黄芩黄连呢?

良才善用,能者居之。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但是也要放在合适的位置。黄连,黄芩也不错。假如说心火旺就找黄连,肺火旺就找黄芩,可以说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也都是佼佼者,是翘楚。

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,就是大家可能会有一点搞不清楚,上热到底是热在哪里了?大部分是热在心肺了,因为心火要往下走,一定要经过脾胃这个交通要道。那么,有没有可能热在肝胆?也是有可能的。于是乎,仲景先生就想了一个办法说,干脆设一张大大的网,把它们一网打尽好了。

诶,栀子刚好合适,药书里说了,清热泻火药那么多,唯有栀子能清三焦之火,而三焦就包括了心肺,包括了肝胆。

干姜暖下寒。

好多朋友以为把生姜拿到外面使劲晒,晒到干瘪就是干姜,实际上呢,生姜晒干依然是生姜,是晒干的生姜。

那什么是干姜呢?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种过姜,种姜的时候要先选出完整的没有破损的姜块,把它种到土里,这个被种到土里的姜叫母姜,母姜生根发芽,新长出来的部分叫生姜。

干姜是用母姜炮制而成。

大医张锡纯是这么说的:干姜为母姜,生姜为子姜,干姜老而生姜嫩也。或者大家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:姜还是老得辣。干姜确实比生姜还要辛辣,那么,大家就知道谁的道行更深,火力更足了。普通的寒邪用点生姜就散出去了,寒气特别重的话必得用干姜。干姜一去,就像是给脾胃这个小火炉添柴加火一样,寒气散出去了,脾胃也暖起来了。

栀子干姜汤:栀子,干姜

大家要记住了,栀子干姜汤针对的是脾胃虚寒导致的上热下寒。

这一类型的人可能从前喜欢吃生冷,喜欢喝凉饮,但是现在呢食物一定要吃温热的,喝水也要喝带热气的,冷水一喝下去就汪在胃里了,一动,能明显的感觉到水在胃里头左摇右晃,还咕噜咕噜直响,这是脾胃虚寒的表现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